從日本石川縣金澤市到岐阜縣飛騨市的車程為兩個小時左右,一路上車窗外只有黑白兩種顏色,雪特別的多,車在雪墻中前行,從斷壁殘垣的雪墻中向外望去,仿佛一幅原始的水墨畫。
史料記載,飛驒國轄有大野、荒城、益田三個郡,轄區長13里,在賦役令公布的年代,大致有10里。這里每年需向國家派送的匠人為100人左右,從718年開始,每年派出100人,持續了500年左右的時間,共征調勞役4萬到5萬人。征集到的工匠需要走十余天到京城,做完330~350天的勞役,等故鄉的后續勞役到達后才能返回故鄉。
飛騨地處深山老林,能產的糧食有限,在古代被征用了大量人口去京城服勞役。這些人到京城后多被派去營造官府,另外大量的寺院建筑也需要擅長木工的飛騨人去負責。
飛騨雪景
統治日本的政治勢力不斷變換,很多年代征調新的勞役相當困難,不少人一生需要數次去京城勞作,因此很多人選擇了逃亡。飛騨人在逃亡途中,或因受到其他地方豪紳邀請而客走他鄉,木匠技術傳到了日本各地并得以延續長達1300年。
到了近現代,純粹的木制建筑已經不多,飛騨的木匠更多地變身家具制造者。今天的飛騨已經是日本最著名的家具產地,千余年來的技術傳承與積淀,定格在了木制家具上。
古代日本的家具與現代家具有很大不同,特別是制作椅子時,日本一直使用木條木板,直到1859年西方將木條蒸熱后彎曲成椅背的現代家具流入日本,這里的家具制作風格才出現了較大的改觀。
社會的變化,讓日本也有了使用歐式家具的風潮。進入大正年代(1912年)以后,日本普通市民的生活也還是依舊以榻榻米為主,基本沒有對衣柜的需求,更不用說書桌、椅子了。但洋式家庭開始使用歐美式樣的家具,現代官廳也開始用上了桌子、椅子,歐美家具開始在日本逐漸風行了起來。
1920年,飛騨產業株式會社開始使用歐洲的彎木技術,將蒸熱后的木條壓成椅背,開始生產現代家具。這一轉變奠定了飛騨從宮廷、寺院建設的工匠聚集之地,轉變為現代家具產業的中心。
飛騨有數量繁多的家具店,有介紹家具的匠館、飛騨家具館、飛騨之匠博物館等,通過這些場館能對這里上百年的家具生產、現在最流行的家具有全面的了解。
“到1985年為止,我們一直使用山里的橡樹等木材,生產各種家具,向歐洲、美國出口!憋w騨產業營業企劃室森野敦室長對筆者說。在將近百年的時間里,這家企業一直在生產家具,向國外出口。
但日本市場依舊有限,飛騨產業生產的家具主要以出口為主。隨著出口市場的逐步打開,飛騨產業從國外引進的彎曲木材的技術,傳到了秋田木工、鳥取木工、東洋木工、東京曲木等企業那里,新技術普及后,出口家具成為地方最大的產業。
森野對筆者表示,直到1985年日本與歐美國家達成廣場協議后,日元匯率突然提升,讓這里的出口完全沒有了利潤,企業也面臨生死危機。
一直在傳承千年技術的企業,如何在新形勢下維持下去?尤其是主要以出口來維持增長的企業,亟須轉換經營方式。
“我開始去美國找木材,看看能否進口他們的木材在飛騨生產!卑啬竟ぶ晔綍珀P道明社長表示。成立于1943年的柏木工雖沒有上百年的歷史,但成立的時候,員工都是世代木匠,傳承著上千年的木匠技術。
如今柏木工的基本模式是從美國進口木材,運回到處于深山老林的飛騨,在這里加工成家具再出口到美國,這一過程里有可以想見的困難。
“重要的是在質量、產品設計上獲得用戶的認可!标P道明告訴筆者。
盡管如此,飛騨的家具制造業在技術上已實現了新的飛躍。比如從國外或者在日本國內采購的杉木,因為木質太松軟,輕輕一碰就是一個坑,做家具很難有好的效果。但飛騨通過使用壓密技術,把杉木壓到只有原木的三分之一的程度,大大增加了木材的硬度,把偏軟的杉木做成了硬木。
如果你去北京附近的香河家具城,可以看到最新潮的家具,但幾乎找不到一個家具設計者的名字,更不用說現代名工的姓氏了。但在飛騨,稍微有些名氣的家具店,會用非常顯眼的方式擺出設計師名字及其家具作品。
在日本,最著名的設計師也會去設計家具,而且會讓普通人買回去使用,設計與普通人的生活離得很近。
正是許許多多這樣的技術創新與巧思設計,在推進千年木匠技術向現代化一步步轉變、進化,成長為一個具有持續生命力的產業,而不至于湮沒在歷史長河里。
(此文首發于秦朔朋友圈,作者為日本企業研究專家。)